北京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,拥有全国数量最多,也最顶级的大学,但北京的一些大学,迫于北京寸土寸金的区位,学校又小又散,完全难以达到一所现代大学应该给学生的基础设施资源。因此,网友们纷纷建议,北京的部分公办本科,校区过度分散,学科实力一般应当予以合并,下面我们对整合路径进行一些探讨。
1. 北京联合大学是碎片化办学的典型
学校共有8个校区,横跨朝阳、海淀、丰台等6个行政区,校区平均面积不足200亩,最大校区也仅300亩),学生跨校区上课耗时超1小时。学校覆盖工、文、理、教育等12个学科门类,但无B类以上学科。
将学校进行拆分并入市属其他高校。如将位于昌平校区的旅游学院合并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,强化文旅学科集群,共同组建北京文旅大学;将学校的生物化工类相关专业并入北京工商大学,补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;学校师范相关专业整合进首都师范大学,解决师范专业重复建设;
2. 北京物资学院是失焦的行业特色校
学校现有通州主校区,占地约500亩,另有几个很小的分散校区,总占地不足100亩,不同校区功能割裂。学校的核心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位居全国前10,但未获A类评级,学校就业率整体低于市属高校均值15%。
学校可整体并入北京交通大学,或者与其他几个小规模学校合并整合为应用技术大学。
3. 北京印刷学院是技术迭代下的转型失败者
学校主校区已经搬迁到大兴,但即使是在大兴这样的非核心区,主校区也仅400亩,还有几个零散的小校区,面积狭小,设施老化。更重要的是,印刷工程专业因行业萎缩,根据2018-2023年的数据,相关专业招生下降60%,转型的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未获行业认可。
学校的出版传播类相关专业可并入中国传媒大学,形成互补;印刷设备类专业可划归北京工业大学。亦或者与其他几个小规模学校合并整合为应用技术大学。
4.北京服装学院是未来发展的迷途者
学校当前发展已经出现拐点,2024年校考人数断崖式下跌30%, 服装与服饰设计 专业出现21个空缺席位。北京并非传统纺织产业基地,随着首都功能调整,传统纺织行业逐渐没落。学校虽转型艺术领域,但面临数字媒体艺术等新兴专业竞争加剧,而传统服装设计专业却需降分补录。现有在校生规模仅约7500人,未达到升格大学所需的8000人标准。尽管拥有7个硕士点,虽然有国家特需博士点,但规模限制成为发展掣肘。
5.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永远无法抬头的卑微者
学校作为北京市属高校,在能源化工领域具有一定特色,现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。但北京高等教育资源竞争激烈, 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 、 北京化工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政策、资源等方面占据优势,对市属高校的学科发展形成挤压。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是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,但学校的科研经、平台资源、在校生规模、学科建设等多项指标,仍显不足,且短期内难以看到快速发展的机会。
6.首钢工学院背着本科院校躯壳的技校
首钢工学院是首钢集团举办的公办院校,与首钢技师学院,一套机构,两块牌子。学校自1999年以后,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。直到2024年,首钢工学院恢复本科招生。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仅250余亩,建筑面积仅13万多平方米,现有教职工百余名,学生人数2000多人。学校应由首钢集团划转为市属高校,首钢集团转为合作企业, 撤销独立建制,整体并入北方工业大学,保留“首钢工学院”作为二级学院名称。
合并是资源再激活的必然选择,有些大学高校的\"小而散\"本质是,计划经济时代行业办学遗存与市场化需求脱节的产物。通过精准拆分重组,让学生可获得更优质的师资平台与校友网络,让城市可释放核心区土地并减少重复财政投入。
因此,此次北京高校的整合,不是简单的合并,而是要面向未来,主动求变。北京的高校合并有两大核心价值,首先是又小又散的学院众多,导致土地低效利用,通过高校整合,进行校址调配,实现集中办学,释放冗余校区,为北京城市发展及保障房建设提供空间;避免不同学校的学科同质化竞争,高校合并可削减重复专业,节省财政经费,投入到更需要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专业上。
比如,可以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、北京服装学院、北京物资学院、北京印刷学院几所院校合并组建北京应用技术大学,利用现有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和北京印刷学院校区办学,并利用北京物资学院通州校区置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区,进行集中办学。北京服装学院可置换给北京中医药大学。
阳光财富配资,在线配资开户网站,股天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