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去过车展的朋友们,不知道有没有察觉到一个挺明显的变化。
要是把时间往前倒个五六年,咱们去逛车展,那更像是去看一场盛大的科技发布会或者时尚走秀。
展台上灯光璀璨,烟雾缭绕,中间摆着一辆外形科幻、甚至连门把手都找不到的概念车,旁边站着专业的模特,主持人用激昂的语调介绍着这款车代表了品牌多么光明的未来,用了多少前沿的黑科技。
那时候的车企,一个个都端着架子,比的是谁的展台设计得更有艺术感,谁的概念车更让人惊叹,谁的品牌故事讲得更动人。
大家去车展,主要是为了看个新鲜、开开眼界,至于买车,那似乎是之后再去4S店里慢慢谈的事儿。
可现在,这个场景完全变了。
就拿近一两年的成都车展来说,一走进场馆,扑面而来的不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未来感,而是一股子实实在在的、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。
最显眼的位置挂着的,不再是抽象的品牌口号,而是简单直接的促销横幅:“厂家直销,限时特惠!”“现场订车,立减三万!”“购车即送全套露营装备!”。
展台上的主角,也不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概念车,而是消费者能立刻开回家的量产车型。
销售顾问们的人数甚至比模特还多,他们拿着计算器和宣传单,热情地跟每一位前来咨询的观众介绍优惠政策,现场直接就算起了落地价。
很多品牌干脆在展台里划出了专门的洽谈区,摆上桌椅,让你坐下来跟销售经理一对一地谈价格,那氛围,跟咱们平时逛的大型家电卖场周末搞促销没什么两样。
车展,正从一个高高在上的“品牌秀场”,回归到了一个接地气的“销售现场”。
这种转变,背后可不是车企们一时兴起,而是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
咱们得先弄明白两个词,一个叫“增量市场”,一个叫“存量市场”。
以前,中国汽车市场是个典型的增量市场。
什么意思呢?
就是说,那时候绝大多数家庭都还没有车,买车是从“无”到“有”的过程,是刚性需求。
就像几十年前家家户户都抢着买第一台电视机一样,只要你生产出来,就不愁没人要。
所以,车企的日子很好过,它们只需要不断推出新车型,把品牌形象塑造得高级一些,就能吸引大批首次购车的消费者。
车展自然就成了它们抬高身价、展示实力的最佳舞台。
但是现在,情况大不相同了。
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非常高,市场已经进入了“存量市场”阶段。
也就是说,大部分想买车、能买车的家庭,手里已经有了一辆车。
现在的购车需求,主要是换车或者添置第二辆车。
这就好比你家里的电视机看了好几年,想换一台新的,那你考虑的东西可就多了。
这台新的画质怎么样?
够不够智能?
尺寸合不合适?
价格划不划-算?
你肯定不会像第一次买电视那样冲动,而是会货比三家,把市面上的主流产品都研究个遍。
现在的汽车消费者就是这样,他们经历过一轮完整的购车用车过程,变得越来越懂车,也越来越理性。
光靠讲几个品牌故事,已经很难打动他们了。
大家口袋里的钱也看得更紧,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性价比。
更关键的是,这几年汽车行业的竞争,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竞争,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。
我们常说的“内卷”,在汽车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你降价一万,我就敢降两万;你送充电桩,我就送终身免费保养。
这场从线上蔓延到线下的价格战,让每一家车企都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。
品牌形象固然重要,但如果车卖不出去,没有现金流,企业连生存都成了问题,那再好的形象也是空中楼阁。
活下去,然后才能谈发展,这成了所有车企的共识。
因此,车展这个能短时间内聚集海量潜在客户的平台,战略地位瞬间提升,成了大家拼刺刀、抢订单的最前线。
根据一些公开数据,像2023年的成都车展,短短十天展期,就促成了近四万辆汽车的订单,成交金额超过了七十亿元。
这个数字,对任何一家车企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,谁还能坐得住,谁还愿意只秀肌肉不卖货呢?
在这场从“务虚”到“务实”的大转变中,最值得我们关注的,是咱们中国自主品牌的表现。
当一些合资品牌还在为要不要放下身段、要不要把促销搞得这么“赤裸裸”而犹豫不决时,以比亚迪、长安、奇瑞、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,已经用最直接、最震撼的方式,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它们采取了一种堪称“降维打击”的策略——“包馆”。
也就是说,直接把一整个展馆都包下来,只展示自己旗下的所有品牌和车型。
这种做法,不仅仅是财力的体现,更是一种强大的战略自信和对市场变化的深刻理解。
你走进比亚迪的展馆,从几万块钱的海鸥,到十几二十万的秦、宋、汉、唐,再到高端的腾势、仰望、方程豹,各种价位、各种类型的车一应俱全,就像一个汽车品牌的超级市场。
消费者不用在不同场馆之间来回奔波,就能在一个地方完成看车、比车、谈价、订车的全过程。
这种“一站式”的沉浸体验,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消费者的好感度,订单自然也就源源不断。
这种现象清晰地表明,我们的自主品牌在洞察市场、贴近消费者方面,已经走在了前面。
它们率先意识到,在当下的存量市场竞争中,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比不上扎实的产品力、给力的价格和周到的服务。
这种务实的态度,也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掌握了主动权,市场份额节节攀升。
反观一些过去习惯了“躺赢”的合资品牌,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策略,适应这种变化,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。
总而言之,车展从“T台”变“卖场”,看似只是展会风格的变化,实则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结果。
这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,是由消费者日趋成熟的消费观念推动的。
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,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。
车企竞争越激烈,我们能得到的实惠就越多,价格会更透明,服务会更周到,选择也会更丰富。
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,这种真刀真枪的白刃战,虽然过程痛苦,但它能有效地挤掉泡沫,淘汰掉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品牌,最终筛选出真正有技术、懂市场、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优秀企业,从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向上,迈向一个更高质量、更健康的发展阶段。
阳光财富配资,在线配资开户网站,股天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