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来说,网上论调就是买房亏了,那就怨政府。怨的角度很多,理由也很多。总结一句话就是,只要把谁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,那他就是无辜的,你就不能指责他是有错的;只要说自己是穷人,就占了全天下最大的理。要么说穷人是富人最大的资源,要么就是说开发商银行政府把钱都挣了。总结一句话,就是我亏钱了,那肯定就有人挣钱了,我变穷了,所以挣钱的人挣的就是我的钱,就是不道德的。如果再把消费者亏得这一部分钱加一个形容词,比如加血汗两个字,组成一个词,血汗钱,是不是就更有感觉了,一听就是受害者的小调调。听上去挺有道理,那我们今天来剖析一下到底这件事里面谁理亏。
首先来说一下网上这些谣言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。因为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一个人做一件事,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,但是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在做这一件事,那么这件事无论对的还是错的,它都必须是对的,这就是所谓的大而不倒。大而不倒这个情况在很多时候都存在,最经典的一个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,为什么一直到情况如此严重了才爆发出来,就是因为这个东西规模太大了,最后连国家都不允许它崩溃。说的更直白一些,就是法不责众。
但是法不责众,是因为众人都没有错误么?并不是,只是因为法律也要维护社会稳定而已,或者说,维护社会的稳定,同样也是法律的重要职责之一。
当然,大数据之下也没有秘密,法律懒得管的小事,不代表大数据不在后台默默记账。
然后我们来考察买房亏了的人,到底配不配得上一句活该。
有明显迹象的房价上升是在2016年,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很多灰色操作,但几乎同时,国家为房地产市场降低热度的政策也层出不穷。
一般来说吧,咱们国家的人们对于政策就算不了解,也比较敏感。国家支持的他就去做,国家不支持的,一般情况下,人们就三思而后行。比如说今年的国补,国家支持,大家都去买东西,能换的东西全换了,趁着这个机会,花点钱也省点钱。国家不让做的呢,大到违法犯罪,小到打架斗殴,现在都少很多。但是单单买房这件事,它情况就是这么的不一样。
要是当年确实有些人,实打实的刚需,比如结婚比如上学,买了也就买了,问题是有很多人并不是很着急用这个房子,也买了。还记得为什么吗?当年有一大批中介说,今天不买这个房子明天就涨价。当然中介这么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,当年的楼盘定价确实是这样,上午不买下午就涨价。但是当时就没人想过,这个房价会不会在几年以后降下来。
当然中介如果只是这么一套说辞,那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上当。他们还有两个辅助支援。一个是贷款,第二个是经济增长。
房价高,消费者买不起,那没关系,贷款给你,就是所谓的化债。你将来还不上怎么办,还不上的话就把房子卖掉,到那个时候房子又涨价了,卖掉肯定能还上,没准还能挣一笔。这个逻辑谁听了不懵。至于经济增长,无非就是告诉消费者,你们的收入将来会越来越高的,未来前景一片大好,无限光明,到时候还房贷那都不是事。但是就是没告诉你,很多人不过就是趴在玻璃上的苍蝇,前景一片光明,并不代表它就能找到出路。
当时的限定其实不是就这么点,国家为了避免有人盲目购房,或者存了倒卖的心思,限购政策出了一大堆。两年限购,身份限购,以及最低首付。不过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人们要是老老实实遵守政策,问题也不会这么严重。限购可能不好破除,但是首付这件事,首付不够信用贷来凑,或者想办法尽量多贷款出来。对于银行来说,债就是利润啊,只要借款的人够多,利息就是未来稳定的收益来源,所以银行可以说不遗余力地去放贷款。
还好当时作为国家基本盘的国有银行控制的比较严格,所以即便是地方商业银行极尽所能地蹦跶,也终于没有把中国的次贷扩大到威胁国家安全的地步。很多地方银行都给那些根本还不上款子的人放了贷,这些当然就是未来断供的伏笔。
纵观这个过程,当年买房的那些人,还有几个敢站出来说,他就没有考虑过把房产当投资,就是买了房只为自己住的。
那既然你惦记着房地产行业的利息,就别怪房地产行业惦记着你的本金。
我记得早期股票交易大厅墙上有一句话: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怎么股票的市场是市场,房地产的市场就不是市场了?
那些买房又说亏了的人,单纯就这个亏字,就说明你们是把房地产当做一种投资来对待的,既然如此,承担风险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么。
不要再拿着中国的楼市和日本或者美国比了。美国次贷危机相信大家都看到了,银行无限化债,楼市一夕崩盘。日本也没好到哪里去,1991年半年时间就直接掉到了原来价格的三分之一。而中国差不多用了六七年的时间才掉到了三分之一。六七年的时间如果你都没有为自己解套,那只能说,你对楼市还心存幻想,还在惦记着房地产的利息。
所以,既然是一场投资,那就大大方方的接受失败,接受亏空,也算是作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的基本素质。当然我不是说必须把钱还上,我只是说,既然出现了问题就解决,该断供就断供,该法拍就法拍,就算再装十年八年无辜的受害者,债也还是你自己的。
阳光财富配资,在线配资开户网站,股天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