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三国这事儿,总绕不开刘备手下的那帮谋士,尤其是诸葛亮和庞统。民间流传的说法里,庞统临死前拉着刘备的手,说了句“你被诸葛亮给骗了”,还预言蜀汉就这么玩儿完了。但这事儿得掰扯掰扯,先说清楚,这话儿出自哪儿,又为啥会这么传。历史上,庞统确实早早没了,蜀汉也确实亡了,但中间的因果关系,可没那么直白。
庞统生在东汉末年,大概公元179年左右,襄阳人,那地方属于荆州,山多地少,乱世里藏了不少逃犯,治安挺乱的。庞家不是啥大户,庞统小时候估计也跟着家里干农活儿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但这小子从小就爱读书,钻研经史子集,立志做个正经士人。外表上,他长得有点儿木讷,不太起眼,这在后来找工作时还吃过亏。乱世来了,董卓祸乱京城,中原士人纷纷南逃,荆州成了避风港。
庞统那会儿二十来岁,听说有中原名士司马徽隐居山里,就跋山涉水去找人切磋学问。司马徽一看这小子衣衫破旧,相貌平平,先是没当回事儿,但聊着聊着,发现庞统肚子里有货,从兵法到治国,头头是道。俩人从早谈到晚,司马徽一高兴,还提了诸葛亮,说庞统才华快赶上他了,就给他们起了卧龙凤雏的绰号。这在当时是顶尖儿评价,意思是俩人都是能辅佐明主得天下的奇才。
展开剩余83%庞统没见过诸葛亮,但从那以后就记住了这个名字。诸葛亮呢,比庞统小两岁,181年生,琅琊人,家里是望族,祖上出过大官。但战乱一来,诸葛亮也南迁隆中,盖了间茅屋,过起隐居日子。白天种地,闲了跟崔州平、徐庶这些牛人聊天下大势。他不像庞统那么奔波求学,更多是坐等机会。刘备那时候到处碰壁,徐庶荐了诸葛亮,刘备三顾茅庐,诸葛亮才出山,扔出隆中对:联吴抗曹,先取荆益。刘备一听,茅塞顿开,从此诸葛亮就成了军师。
庞统这边,周瑜听说了他的名头,怕刘备拉拢过去,就先下手,把他弄到荆州做了个功曹。这职位听着高大上,其实就是县里管人事的,批批档案,评评官员,没啥实权。庞统干了几年,周瑜一死,刘备借荆州的机会,顺带把庞统挖了过来。建安十六年,刘备开始打益州的主意,诸葛亮留守后方管后勤,庞统自告奋勇跟刘备西进。庞统这人办事儿雷厉风行,进蜀后帮刘备出了不少主意,刘璋那边的投诚派张松也帮了大忙。起初打得顺风顺水,绵竹一战擒了杨怀高沛,雒城围攻时,庞统带队冲锋,结果中了流矢,就这么没了。年仅三十六岁,刘备哭得死去活来,追封他关内侯。
这儿得说说庞统之死的真实情况。很多人脑子里都是《三国演义》里的落凤坡埋伏,张任设下圈套,庞统骑白马中箭身亡。但正史《三国志·庞统传》里没这事儿。记载是建安十九年,庞统在围攻雒县时,被城上乱箭射中,当场阵亡。没埋伏,没落凤坡,那地方纯属罗贯中编的。裴松之注引的《九州春秋》也证实了,庞统是攻城时挂的,不是中计。民间为啥传成那样?大概是为了戏剧效果吧,落凤坡听着就带点宿命感,凤雏落地,挺诗意的。但史实就是这么朴素,庞统死得挺突然,也挺可惜。要是他多活几年,蜀汉的格局说不定不一样。
现在说到那个遗言,“你被诸葛亮给骗了”。这句在野史和小说话本里挺常见,比如有些笔记说庞统觉得诸葛亮太儒家,劝谏不狠,不像自己直来直去。正史里压根儿没记载庞统临死前说过啥,刘备赶来时,人已经凉了,哪来的遗言?不过,这传说也不是空穴来风。庞统和诸葛亮风格确实有区别,庞统更直性子,进蜀后就劝刘备别太松懈,军纪要严。一次刘备得胜摆宴,庞统当众批评,刘备气得把他赶出帐,后来又请回来。诸葛亮呢,受儒家影响深,劝主公多用迂回方式,不会死谏。夷陵之战前,诸葛亮劝刘备别打,但没跪地痛哭,刘备一意孤行,败了才后悔。要是庞统在,说不定就豁出去了。
俩人比起来,庞统更像个实战派,诸葛亮偏内政。庞统出身草根,荆州土著,懂底层事儿,治军时注重实效。诸葛亮世家子弟,隆中对规划宏大,但执行起来总觉得有点儿理想化。司马徽荐他们俩时,说得其二,谁得谁得天下。刘备得了俩,但庞统早亡,等于只剩一半。庞统如果活着,蜀汉的军事决策可能更灵活点儿,不会那么死磕北伐。诸葛亮六出祁山,耗了国力,蜀汉本来地小人少,粮食都靠蜀道运,哪经得起这么折腾。
蜀汉灭亡的根儿,得从刘备说起。他得益州后,建安二十年安定下来,封诸葛亮军师将军,自己当了汉中王。孙权要荆州,刘备给了南郡四县,关羽镇守。建安二十四年,关羽北伐樊城,水淹七军,威风八面。但孙权背后捅刀,吕蒙白衣渡江,袭了荆州。关羽败走麦城,被俘杀。刘备气炸了,建安二十五年称帝,章武元年就发兵东征。诸葛亮劝了,但刘备不听,陆逊火烧连营,蜀军大败。刘备逃到白帝城,病死那儿,临终托孤诸葛亮。蜀汉从这儿开始走下坡。
诸葛亮接手,建兴元年就开始北伐。第一次街亭失守,马谡被杀;第二次木门道败;第三次祁山拉锯;第四次渭滨对峙;第五次祁山再战;第六次五丈原,诸葛亮自己病死了。每次北伐都花大钱,蜀道难,粮草运不过来,士兵累坏了。诸葛亮管内政也严,兴屯田,办盐铁,鼓励蜀锦出口,勉强维持。但蜀汉人口少,才九十四万,魏国是四百万,吴国两百万,蜀汉打不过持久战。诸葛亮死后,蒋琬、费祎管事儿,还行,但姜维接班,又北伐九次,国力更虚。
刘禅这皇帝,宠宦官黄皓,听风就是雨。朝政乱套,人才凋零。景耀五年,魏国邓艾偷渡阴平,钟会大军压境,蜀军顶不住,刘禅投降。蜀汉亡了,四十二年国祚。灭亡原因说白了,地盘小,人口少,战略上总想北伐统一,没稳住基本盘。刘备刚愎,夷陵白打了;诸葛亮劳师动众,北伐空耗;刘禅昏庸,任人唯亲。要是庞统活着,他的直率风格兴许能平衡诸葛亮的稳重,刘备决策时多个人直言,事儿说不定不一样。
庞统死得早,蜀汉的毛病暴露得更明显。庞统那种草根直性子,在刘备军里本来就稀缺。刘备起家靠人情,关张赵云这些武将忠诚,但谋士就俩顶尖的,一个早亡,一个累死。诸葛亮再神,也架不住国力跟不上野心。民间传那遗言,大概就是后人给蜀汉灭亡找个说法吧,觉得诸葛亮太圆滑,没死谏,害了刘备。其实,诸葛亮对蜀汉功劳最大,北伐虽败,但守住了几年。庞统如果在,兴许蜀汉多撑几年,但统一天下?难说。魏国有司马懿,吴国有陆逊,蜀汉夹缝求生,本来就悬。
发布于:广东省阳光财富配资,在线配资开户网站,股天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