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治通鉴:成功可以不必有你,但成功的时候,你一定要在里面卡个位置!有时卡位比埋头干更重要!卫青的逆袭就是典型的例子
......
公元前 130 年,漠南草原的风裹着沙,刮得人睁不开眼。汉军校尉赵信攥着马刀,胸口还插着一支匈奴箭,血顺着铠甲往下滴。刚才他带着一队骑兵,拼了命冲破匈奴的防线,杀了十几个敌兵,胳膊被砍得见了骨都没退。
可当主帅公孙贺清点战功时,念出的名字里却没有他。
赵信急了,捂着伤口冲上去:“将军!我杀了匈奴小校,还冲破了他们的阵型,怎么没我的功?”
公孙贺皱着眉,指了指旁边站着的一个年轻骑兵:“你是冲得猛,可刚才匈奴绕后偷袭粮草,是卫青把人拦住的。陛下让我重点报‘护粮有功’的人,你的功…… 下次再说吧。”
赵信盯着那个叫卫青的骑兵,牙都咬碎了。他知道卫青,就是个骑奴出身,跟着姐姐卫子夫才进的军营,平时话不多,打仗也没他冲得猛,怎么就偏偏被记功了?
展开剩余89%可他不知道,卫青刚从军时,比他还憋屈。
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时候?公司里你天天加班跑业务,签单最多,可升职的却是那个 “天天跟着领导汇报进度” 的同事;项目里你熬夜写方案、改细节,最后领奖的却是那个 “在会上帮领导总结成果” 的人。你觉得不公平,觉得 “会来事” 比 “会干活” 重要,可其实,你只是没懂卫青后来悟透的道理 。
埋头干是基础,但找对位置、让关键人看见你的价值,才是能成事的关键。
01
卫青的命,一开始就比赵信苦多了。他是平阳公主家的骑奴,每天的活儿就是牵着公主的马、打扫马厩,偶尔还要被主人家的下人欺负。后来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,他才沾了光,进了皇宫当差,再后来汉武帝要派兵打匈奴,他托关系才混进了军营,成了个不起眼的骑兵。
那时候他的目标特别小:别再当奴,能让姐姐在宫里不受欺负,自己能攒点钱,回老家盖间小房子就行。
卫青没读过书,也没学过兵法,唯一的优点就是踏实。别人在军营里喝酒吹牛,说自己要杀多少匈奴、立多大功,他就默默跟着老兵练骑马、练射箭,手上磨出了厚茧,也不喊累。
第一次跟着公孙贺出征匈奴,汉武帝派了四路人马,卫青是其中一路的副将,跟着主将李广。出发前,李广问大家谁想当先锋,冲在最前面,好多立点功。其他副将都抢着报名,只有卫青往后缩了缩。他怕自己没经验,冲上去不仅没立功,还会拖累队伍,更怕别人说他 “靠姐姐才敢往前凑”。
最后赵信抢了先锋的位置,卫青则被安排带着一队人,负责保护大军的侧翼,也就是 “扫尾” 的活儿。
这活儿没人愿意干,又累又没功劳,敌人冲前面,侧翼很少有仗打,就算有,也是小股敌人,立不了大功。可卫青没抱怨,每天早早起来,带着人沿着大军两侧巡逻,仔细检查每一处可能有埋伏的地方,晚上还帮着清点人数、整理装备。
可就算这样,麻烦还是找上了他。
赵信当先锋,一开始打得挺顺,可后来追着匈奴小股部队跑,不小心钻进了匈奴的埋伏圈。赵信急了,派人回来求救,可李广带的主力被另一队匈奴缠住,抽不开身。
赵信的人跑到卫青这里,喊着 “快派兵救我们!”,卫青身边的士兵都慌了:“我们就这点人,冲上去也是送死,不如等李将军来?”
卫青也怕,但他知道,要是赵信的人全没了,李广肯定会怪罪下来,自己这个 “靠姐姐进来的”,说不定会被当成替罪羊。他咬了咬牙,说:“我们不冲进去硬拼,绕到匈奴后面,放箭骚扰他们,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开!”
他带着人绕到匈奴埋伏圈的侧面,对着匈奴的后队放箭。匈奴以为是汉军的援军到了,乱了阵脚,赵信趁机带着残兵冲了出来。
这事儿过后,赵信没谢卫青,反而觉得卫青抢了他的 “表现机会”,在李广面前说卫青 “胆小,不敢正面打仗”。李广本来就看不上卫青的出身,听了这话,也没给卫青记功,甚至没在战报里提他一句。
卫青心里委屈,可他没敢说,他知道自己没背景,就算辩解,也没人信。
直到他回长安,姐姐卫子夫找他说话:“陛下最近总念叨,说这次出征,好几路人马都损兵折将,只有公孙贺那一路没出大错。你跟着公孙贺,就没什么能跟陛下说的?”
卫青愣了:“我就保护了侧翼,没立什么功啊。”
卫子夫叹了口气:“你傻啊!陛下最担心的不是谁杀了多少敌人,是大军能不能安全回来,粮草能不能保住。你保护侧翼,帮赵信脱了险,这就是陛下想看到的‘稳’。你不跟陛下说,陛下怎么知道你干了什么?”
这话点醒了卫青。他想起来,每次巡逻的时候,他都会把沿途的地形、匈奴的动向记下来,晚上整理成纸条,交给公孙贺的文书。要是把这些东西直接交给陛下,陛下是不是就能看到他的用处了?
第二次出征,卫青还是被安排管侧翼。这次他不仅像上次一样仔细巡逻,还每天把巡逻时看到的情况,比如 “哪片草地有匈奴的马蹄印”“哪条小河可以作为水源”,都写成纸条,托人偷偷带给汉武帝。
汉武帝看了这些纸条,特别高兴 。之前派出去的将领,只会说 “我杀了多少人”,没人会跟他说这些细节。他觉得卫青 “细心、稳当”,是个能办事的人。
等到大军回来,汉武帝特意召见卫青,问他:“你说的那片有马蹄印的草地,后来是不是有匈奴埋伏?”
卫青赶紧点头:“陛下英明!后来我们在那里设了埋伏,抓了十几个匈奴探子。”
汉武帝笑了:“你不错,不像其他人,眼里只有战功。以后你就跟着我,我派你单独带兵。”
就这么着,卫青从 “没人注意的侧翼兵”,变成了汉武帝身边 “能说上话的人”。他没靠抢功,没靠姐姐求情,就靠 “把细节告诉关键人”,卡了个 “陛下信任的位置”。
可就在卫青觉得自己能有点作为的时候,一个更大的坑在等着他。
汉武帝要派卫青单独带一路人马,去攻打匈奴的茏城 —— 这是匈奴的圣地,要是能打下来,功劳肯定大。可其他几个将领,比如李敢(李广的儿子),早就盯着这个机会,觉得卫青 “没资格”,偷偷跟汉武帝说卫青 “只会管小事,打不了大仗”。
汉武帝没听,还是让卫青去了。可李敢不甘心,偷偷买通了卫青身边的一个小兵,让小兵在卫青的行军路线图上,改了一个岔路口 ,把原本通往茏城的近路,改成了一条通往匈奴重兵把守的山谷。
卫青带着大军出发了,他手里拿着改后的路线图,完全没察觉异样。
02
大军走了三天,离茏城越来越近,可周围的草原却安静得可怕,连一只飞鸟都没有。卫青心里犯嘀咕,可看了看手里的路线图,又觉得是自己多心了。
直到那天傍晚,一个牧民突然拦住了他们的队伍。那个牧民是卫青之前巡逻时认识的,卫青曾经给过他粮食,还帮他赶走了抢东西的匈奴兵。
牧民拉着卫青的马,急得直跺脚:“将军!不能往前走了!前面的山谷里,藏着好多匈奴兵,他们等着你们进去呢!”
卫青心里 “咯噔” 一下,赶紧拿出路线图:“不对啊,我的图上,这条路是去茏城的近路啊!”
牧民凑过来看了看,摇着头说:“不对!这个岔路口错了,应该往东边走,不是西边!西边是死路,有埋伏!”
卫青手里的路线图 “啪” 地掉在地上。他突然明白过来,肯定是有人改了他的图,李敢他们不想让他立大功,想让他和大军都死在匈奴的埋伏里!
此时,远处已经传来了匈奴骑兵的马蹄声,尘土漫天,看样子至少有几千人。卫青的士兵慌了,有人喊着 “快跑吧!”,有人已经拿起了马刀,准备硬拼。
卫青攥紧了拳头,脑子里飞快地想:要是掉头跑,匈奴肯定会追上来,他们人少,肯定跑不过;要是硬拼,匈奴有埋伏,他们也打不过。现在怎么办?
他突然想起汉武帝之前跟他说的话:“打匈奴,不光要靠勇,还要靠‘借势, 借地形的势,借人的势。”
他看着身边的牧民,又看了看远处的山谷,一个念头冒了出来。可这个念头能不能成,全看他之前攒下的 “人情” 够不够……
03
卫青没跑,也没硬拼。他拉着牧民的手,问:“你知道这附近有没有小路,能绕到匈奴的后面去?比如…… 能到他们粮草营的路?”
牧民想了想,点头说:“有!我知道一条隐秘的小路,能通到匈奴的粮草营,他们肯定想不到有人能从那里过去!”
卫青立刻做了决定:让大部分士兵留在原地,假装要进攻山谷,吸引匈奴的注意力;他自己带着几十个精锐,跟着牧民走小路,去烧匈奴的粮草。
士兵们都劝他:“将军,太危险了!要是我们顶不住怎么办?”
卫青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你们别硬拼,只要拖着他们就行。我烧了他们的粮草,他们肯定会乱,到时候你们再趁机撤出来!”
他跟着牧民,沿着小路往匈奴粮草营走。小路又窄又陡,有的地方还要下马爬过去,卫青的手被石头划破了,也没顾上擦。走了两个时辰,终于看到了匈奴的粮草营, 只有十几个士兵守着,大部分人都去山谷埋伏了。
卫青带着人冲上去,杀了守营的士兵,点了一把火。火借风势,很快就烧了起来,浓烟滚滚,几十里外都能看见。
山谷里的匈奴兵看到粮草营着火,顿时慌了 ,没了粮食,他们根本打不了仗。匈奴将领没办法,只能下令撤兵,回去救粮草。
留在原地的汉军士兵一看匈奴撤了,赶紧追上去,杀了不少落单的匈奴兵。等卫青带着人回来的时候,士兵们都围上来欢呼,说:“将军,您太厉害了!要是没有您,我们这次肯定完了!”
这次出征,卫青不仅没损兵折将,还烧了匈奴的粮草,杀了几百个匈奴兵。汉武帝听说后,高兴得立刻召见他,封他为 “关内侯”,还把他的战报贴在皇宫里,让大臣们都看看。
李敢他们本来想害卫青,没想到反而让卫青立了大功,再也不敢说卫青的坏话了。
后来,卫青又多次带兵打匈奴,每次都不是靠 “猛冲猛打”,而是靠 “找位置”:
匈奴主力在东边,他就绕到西边,打他们的后方;匈奴靠水草生存,他就先控制水草丰美的地方,断了匈奴的补给;甚至有时候,他不主动打仗,而是帮其他将领守好粮草、传递情报,让汉武帝觉得 “有卫青在,我放心”。
04
慢慢的,卫青从 “关内侯” 升到了 “大将军”,成了汉朝最厉害的将领,连他的外甥霍去病,都跟着他学 “找位置” 的本事。
卫青的故事,跟我们现在的职场太像了。他没背景、没学历,一开始也只会 “埋头干”,可他后来明白:
第一,“埋头干” 要选对地方,别在没人看见的地方瞎使劲。卫青要是一直只干 “扫尾” 的活儿,不把细节告诉汉武帝,一辈子也不会被重视;你在职场,要是只埋头做报表,不跟领导说报表里的关键信息,领导也不会知道你的价值。
第二,卡位不是 “抢功劳”,是 “帮关键人解决麻烦”。汉武帝怕大军不安全、怕粮草被抢,卫青就帮他解决这些麻烦,让汉武帝离不开他;你在职场,领导怕项目出风险、怕进度跟不上,你就帮他盯着风险、同步进度,领导自然会重用你。
第三,平时攒下的 “小人情”,关键时候能帮大忙。卫青要是没帮过那个牧民,那次肯定会走进埋伏圈;你在职场,平时帮同事一个小忙、跟客户多一句关心,说不定哪天就能靠这些 “人情” 化解危机。
《资治通鉴》里写卫青的时候,没说他多勇猛、多有才华,反而反复提他 “谨小慎微,善承上意”。其实这就是最厉害的卡位本事 ,不是靠小聪明投机取巧,是在关键处让自己变得 “不可替代”。
发布于:广东省阳光财富配资,在线配资开户网站,股天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